品牌热线:400-618-0088

警惕“概念炒作”:部分品牌以“智能”为噱头,实则缺乏传感器_每日莱便利店

发布人:便利店加盟  来源:美邻小厨

  【智能厨电】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技术洗牌。2024年,随着AI、物联网技术的深度渗透,厨电市场从“功能叠加”转向“场景化智能”,一批无法适应技术迭代的产品加速退出市场。以下3类产品已站上淘汰生死线,消费者和从业者需高度警惕。
智能厨电家居

  一、第一类淘汰品:传统烟灶套装

  曾作为厨房刚需的传统烟灶套装(如分体式油烟机+燃气灶),因智能化程度低、场景适配性差,市场份额持续萎缩。据行业数据显示,2024年传统烟灶套装线下零售额同比下滑超30%2,而集成烹饪中心、智能灶等产品暴增100%以上2。核心原因在于:

  缺乏智能联动:传统烟灶无法与厨房其他设备互联,需手动调节火力、风量,而集成烹饪中心已实现烟灶蒸烤联动、AI自动控温3。

  安装复杂度高:新房装修更倾向选择嵌入式或模块化设计的智能厨电,传统分体式安装成本高且占用空间2。

  健康管理缺位:消费者对健康烹饪需求激增,但传统烟灶无法提供膳食建议、油烟监测等功能,而搭载AI健康系统的产品已支持个性化菜谱生成8。

  二、第二类淘汰品:低端智能单品

  仅具备基础联网功能的“伪智能”产品(如仅支持APP控制的电饭煲、微波炉),因技术门槛低、同质化严重,正被市场抛弃。这类产品的致命缺陷包括:

  功能单一:仅实现远程开关或定时,缺乏数据分析能力。例如,智能灶已进化到通过红外测温、传感器反馈自动调整火力和烹饪模式3,而低端单品仍停留在“遥控器”阶段。

  生态割裂:无法接入主流智能家居平台(如华为鸿蒙、米家),用户需单独操作多个APP,体验碎片化6。

  安全漏洞:部分低端产品因数据加密不足,存在隐私泄露风险,2024年多地已通报此类安全隐患6。

  三、第三类淘汰品:伪生态厨电

  宣称“全屋智能”但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的厨电套系,因互联协议不统一、场景化服务薄弱,沦为“一次性产品”。典型案例包括:

  协议封闭的生态:部分品牌强制绑定自有系统,导致用户无法跨品牌联动设备,与开放式的AIoT趋势背道而驰4。

  无数据驱动的服务:真正的智能生态需通过用户行为数据优化体验,例如冰箱根据库存推荐菜谱、烟灶根据烹饪习惯调整吸力,而伪生态产品仅提供基础联动8。

智能厨电抽油烟机

  维护成本高:系统升级困难、售后响应滞后,用户被迫频繁更换设备5。

  技术迭代生死线:2024年的三大突围方向

  AI深度渗透:从“控制设备”转向“主动服务”。例如,方太的HealthyCookingGPT系统能根据用户健康数据定制菜谱,并自动调节灶具火力8。

  场景化整合:厨房从烹饪空间升级为“生活中心”。智能厨电需打通备餐、烹饪、清洁全链路,例如冰箱与灶具联动解冻食材,洗碗机根据油污程度调整程序7。

  健康与环保刚性需求:2024年消费者更关注油烟净化率、食材保鲜、能耗等级。具备氮气保鲜、无烟感技术的产品增速显著28。

  用户应对策略:如何避免“踩雷”?

  优先选择开放生态:支持主流互联协议(如Matter协议)的产品更保值。

智能厨电家居

  关注核心技术创新:如AI控火、智能菜谱生成、多设备协同等差异化功能38。

  警惕“概念炒作”:部分品牌以“智能”为噱头,实则缺乏传感器、算法等底层技术支持6。

  2025年,【智能厨电】的竞争已从硬件堆砌转向“用户体验重构”。只有真正以技术驱动场景创新、以数据赋能健康管理的产品,才能穿越生死线,成为厨房革命的最终赢家。